- 许泽锴;郑钰;张凯照;胡会;沈沛津;吴异健;黄小红;
探讨连翘苷对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增殖及对炎症相关细胞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连翘苷对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的安全质量浓度为0~125.00μg·mL~(-1),并筛选出最佳的给药方式为:先感染病毒再给药连翘苷.采用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_(50))检测MDRV在DF-1细胞中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给药24~48 h时,连翘苷能使MDRV滴度极显著下降(P<0.0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连翘苷对DF-1细胞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基因表达水平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MDRV攻毒组促炎因子基因IFN-β、TNF-α、IL-1β、IL-6和趋化因子基因CCL20、IL8L1、IL8L2、K203、SCYA4在给药24~48 h时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MDRV攻毒组相比,连翘苷处理组促炎因子基因IFN-β、TNF-α、IL-1β、IL-6和趋化因子基因CCL20、IL8L1、IL8L2、K203、SCYA4在给药24~48 h时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连翘苷能抑制MDRV在DF-1细胞中的增殖,并降低细胞炎症因子基因的表达水平,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和抗炎的双活性.
2023年03期 v.52 337-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宋春;杨美;岳筠;单春兰;王开功;程振涛;
通过SOE-PCR技术获得PstS基因全长并克隆到pColdⅠ,将重组表达载体pCold-PstS转化进BL21(DE3)后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PstS,将其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兔抗血清,提取鸡毒支原体总蛋白、膜蛋白和胞浆蛋白,通过Western blot分析PstS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PstS基因长度为1 065 bp,其蛋白在氨基酸9~31之间存在跨膜区,pCold-PstS经诱导表达获得融合蛋白PstS(存在于细胞膜和胞浆中),其约43 ku并具有较好的抗原性. PstS蛋白是鸡毒支原体膜表面的免疫原性蛋白,可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和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依据.
2023年03期 v.52 34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7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吴斌;
从发病马口鱼脑组织中分离出致病菌株ObB210709B1,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分离菌株为鮰爱德华氏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此菌株可引起健康马口鱼发病死亡,并表现出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药敏试验发现:该菌对3种β-内酰胺类、5种氨基糖苷类、5种喹诺酮类、2种四环素类、1种氯霉素类、1种多粘菌素类等1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万古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等5种药物耐药.对健康对照组、自然发病组和病原菌回归感染120 h组进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感染鮰爱德华氏菌的马口鱼病理表现为:鳃丝崩解、肝空泡坏死、脾出血且坏死、肾小球出血与肾小管破裂,多组织器官均有细菌团块的聚集,肠道尤为严重.
2023年03期 v.52 351-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4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孟肖潇;吴建勇;洪都孜·波拉提;李建军;古努尔·吐尔逊;努尔拜合提·努尔旦;杨学云;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3种喹诺酮类药物对110株奶牛隐性乳腺炎无乳链球菌(分离自中国10省区21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PCR检测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并分析其突变位点.结果表明:110株牛源无乳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5.5%、98.2%、94.5%;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对其他2种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且均发生了QRDR基因突变,氨基酸突变位点有GyrA的Ser81Leu、Glu85Lys, ParC的Ser79Phe、Asp83Tyr, ParE的Asp437Asn,其中,耐药菌基因最主要的突变类型是GyrA(Ser81Leu)+ParE(Asp437Asn),该突变类型对喹诺酮类药物呈中高度耐药;ParC的Ser79Phe或Asp83Tyr突变类型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下降,ParC的Ser79Phe突变与GyrA的Ser81Leu或Glu85Lys突变联合时,对喹诺酮类药物高度耐药.本研究结果对兽医临床上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控制及合理使用提供了一些依据.
2023年03期 v.52 359-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张洁;刘克;何雪;李威;
为研究贵州省部分马铃薯产区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估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风险,采集了4个马铃薯产区(荔波县、赤水县、盘县、威宁县)共89个土壤-马铃薯样品,测定了Cr、Ni、Cu、Zn、As、Cd和Pb 7种重金属含量,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采用目标危害系数法评价马铃薯中重金属所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单因子指数分析表明,荔波县和赤水县均存在轻度Cd污染,盘县Cu、As和Cd分别为轻度污染、轻微污染和中度污染,威宁Cu、Zn和Cd分别为轻微污染、轻微污染和重度污染;内梅罗综合指数分析表明,荔波县和赤水县为轻度污染,盘县为中度污染,威宁县为重度污染.在马铃薯块茎中,荔波县Cr和Ni含量超标,赤水县Cr、Ni、Cd和Pb含量超标,盘县Cr、Ni、Cd和Pb含量超标,威宁县Cr、Ni和Cd含量超标.马铃薯块茎均对7种土壤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富集现象,且均对As、Ni和Cd富集较大,荔波县和赤水县表现为As>Ni>Cd,盘县为As>Cd>Ni,威宁县为Cd>As>Ni.马铃薯块茎中Cr、Ni、Cd和As的单一重金属的目标危害系数(THQ)为均大于1,各产区多种重金属的综合目标危害系数(TTHQ)均大于1且盘县>荔波县>威宁县>赤水县,TTHQ和THQ均为儿童>成人,对成人和儿童可能会存在健康风险,且儿童风险更高.荔波县和赤水县土壤污染较轻,盘县和威宁县土壤污染较重,各研究区的马铃薯块茎中重金属可能会对人体存在健康风险,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与治理.
2023年03期 v.52 365-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1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刘宏强;张元姝;言迫;熊银洪;董李勤;张昆;
为探讨全球气候变暖对高寒沼泽生态系统呼吸的影响,以若尔盖高原木里薹草(Carex muliensis)沼泽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增温室模拟气候变暖(增温效果为1.2℃),研究其生态系统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增温处理后木里薹草株高增长了7.09%(P<0.05),群落密度降低12.29%(P<0.05).增温处理后生长季中后期(7—9月)木里薹草群落生物量降低9.44%(P<0.05);增温处理后木里薹草沼泽生态系统呼吸速率显著降低26.33%(P<0.05),而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变化.研究发现,短期增温后生长季中后期地上生物量减少是生态系统呼吸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2023年03期 v.52 375-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刘凤山;白妮妮;林占熺;林冬梅;王子怡;丁凰文;吴宗楠;张雅婷;杨谨宁;王培丹;
基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研究了巨菌草生长过程入射太阳辐射(R_d)、反射太阳辐射(R_u)、净辐射(R_n)、潜热(LH)、显热(SH)、土壤热通量(G)和波文比(β)等的变化动态;通过耦合系数(Ω)评价地表能量通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一种地表通量异常值插值方法的判断标准,确定β异常值为-2.00~-0.50.结果表明:采用随机森林插值方法可获得质量良好的通量数据.生育期R_d、R_u、R_n、LH、SH、G、β和Ω的平均值分别为185.99 W·m~(-2)、72.56 W·m~(-2)、111.35 W·m~(-2)、82.94 W·m~(-2)、31.26 W·m~(-2)、-2.72 W·m~(-2)、0.38和0.6,R_d是季节尺度上其他参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LH和SH同时受到冠层导度(g_c)和饱和水汽压差(VPD)等因素的影响.晴天R_n、LH和SH较高,阴天R_n、LH和SH较低.晴天和阴天的β由g_c和R_n决定,生育早期具有低g_c和高R_n的特征,晴天的β大于阴天;生育盛期具有高g_c和低R_n的特征,晴天的β低于阴天.
2023年03期 v.52 383-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6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陈丽慧;李晗;肖静文;冯晶红;刘瑛;李毅;
选取湖北省滠水河支流夏家寺河河岸带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理化性质并借助恒温厌氧淹水培养法测定外加不同质量浓度的氮源(0.0、0.5、1.0、2.0、5.0 mg·L~(-1))、碳源(0、20、50、100、200 mg·L~(-1))对不同离岸距离及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夏季还是冬季,近岸区及表层土壤反硝化速率均最高.(2)影响夏季和冬季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速率的主要因子分别为硝酸盐(NO~-_3-N)质量分数和土壤有机碳(SOC)质量分数,NO~-_3-N、SOC质量分数均与反硝化速率呈正相关关系.(3)在同一培养期内,土壤反硝化速率随氮源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升高;0.5与5.0 mg·L~(-1)氮源处理组的土壤反硝化速率净增加幅度较小;土壤反硝化速率在培养12 h时达到最大值,随时间的延长呈一阶指数函数递减(R~2>0.91).(4)随着碳源质量浓度的增加,同期培养的土壤反硝化速率增大;20与200 mg·L~(-1)碳源处理组的土壤反硝化速率净增加幅度较小;土壤反硝化速率在培养24 h时达到峰值,随后减小并逐渐趋于平稳.这说明氮源、碳源是影响河岸带土壤反硝化过程的主要因子.
2023年03期 v.52 391-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李莹;刘兰英;何肖云;邱胤辉;任丽花;黄锐敏;傅建炜;
为了解不同连作年限下辣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特征,选取不同连作年限(1、3、5、10 a)下的辣椒根际土壤,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并探究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较于连作1 a处理,延长连作年限导致真菌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显著下降(P<0.05);同时,连作年限变化对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在物种组成中,属于真菌优势菌门的有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门和梳霉门,其中,子囊菌门是4个连作处理土壤的绝对优势菌群.在不同连作年限处理的土壤中,镰刀菌属、毛壳菌属和Ovatospora是共有的优势真菌属,其中,镰刀菌属的相对丰度在连作5 a时达到最高,10 a后显著下降(P<0.05);同时,枝顶孢霉属、青霉菌属和曲霉菌属等生防菌的相对丰度在长期连作后显著增大,而毛壳菌属、木霉菌属和被孢霉属等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逐渐下降.冗余分析显示,土壤pH及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是影响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本研究中,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下降、有益微生物减少和病原菌积累可能是造成辣椒连作障碍的原因.
2023年03期 v.52 400-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