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作物科学

  • 不同叶龄红小豆叶片的转录组分析

    董伟欣;张磊;李东晓;张月辰;

    为揭示红小豆苗期不同叶龄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以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材料,通过RNA-Seq技术对3叶龄和6叶龄红小豆叶片进行转录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样本的转录组测序共得到94.1×10~6个原始reads,过滤后得到92.31×10~6个clean reads, Q30比例为94.17%,GC含量为43.68%,能定位到基因组序列上的碱基数占97.77%,在参考序列上有唯一比对序列数占93.07%;两个样本共获得6 31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 059个基因上调表达,355个基因下调表达,对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光信号接收、昼夜节律、光合作用—天线蛋白、淀粉蔗糖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代谢途径上,其中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代谢途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数目最多,达108个;从昼夜节律、天线蛋白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代谢途径中各选取2个差异显著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与FPKM值趋势一致.红小豆转录组测序数据准确可靠,苗期生长发育受到光合作用、淀粉和蔗糖、昼夜节律和植物激素等代谢途径的调控,为红小豆的开花结荚提供保障.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红小豆苗期生长过程中相关基因的动态变化提供依据.

    2023年03期 v.52 285-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下载次数:10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园艺科学

  • 鹤顶兰(Phaius tancarvilleae)杂交亲和力

    陈伦妍;郑忠禄;冀宏宇;陆艾鲜;林子润;成果;黄元贞;吴沙沙;翟俊文;

    对鹤顶兰属种间和属间进行6个组合的杂交试验,并统计其有胚率、着色率和无菌播种萌发率.结果表明:(1)不同杂交组合所得种子的有胚率、着色率和萌发率均差异显著,其中,有胚率最高的为银带虾脊兰×鹤顶兰,着色率最高的为中越鹤顶兰×保禄鹤顶兰,萌发率最高的为鹤顶兰×黄花鹤顶兰;(2)鹤顶兰×黄花鹤顶兰组合后代,在外部形态、着色率、萌发率方面均优于鹤顶兰同株自花授粉所得的种子,说明鹤顶兰与黄花鹤顶兰的杂交亲和力较强;(3)鹤顶兰与虾脊兰属植物进行属间杂交是可行的,但其杂交亲和力显著低于属内种间杂交亲和力.该试验为鹤顶兰属植物杂交育种中选择合适的亲本、缩短育种周期提供了依据.

    2023年03期 v.52 294-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4种金花茶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

    丁祥青;李文芳;吴丽君;陈义堂;王子墨;郑宏;郑航;邹双全;

    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组装得到了夏石金花茶等4种金花茶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了注释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金花茶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约为156 657~157 046 bp,均预测注释134个基因,包含89个蛋白编码基因、8个rRNA和37个tRNA;金花茶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在结构和进化上具有保守性,它们具有相似的密码子偏好性且均未发生大面积的倒位和基因重排;通过叶绿体基因组的比较分析和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发掘了rps16和ycf1等高变异片段,这些片段可作为金花茶植物的分子标记;基于金花茶叶绿体基因组数据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具有较高的支持度,说明金花茶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公布对其系统发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03期 v.52 300-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8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 ]
  • 茶树TLP家族基因鉴定及其对高温干旱和炭疽菌侵染的响应

    郭菥蓥;陈强;连玲丽;魏日凤;刘伟;

    类甜蛋白(TLP)家族基因在植物抵御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茶树TLP家族基因进行分析和预测,并通过qRT-PCR检测了其在炭疽菌侵染和高温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水平.从茶树基因组中共鉴定出31个TLP基因,命名为CsTLP1~CsTLP31.系统进化分析表明,31个TLP基因分成10个类群,其中,类群5中的成员最多,且集中在13、14号染色体上.结合基因的表达特征可知,类群5和类群6中的较多成员在逆境胁迫下呈现差异表达.qRT-PCR验证表明:在炭疽菌侵染胁迫下,CsTLP20、CsTLP21、CsTLP23、CsTLP27的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显著上调;在高温干旱胁迫下,10个TLP基因的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sTLP20、CsTLP21、CsTLP22、CsTLP23、CsTLP28的表达量显著上调,CsTLP7、CsTLP16、CsTLP27的表达量显著下调,CsTLP15、CsTLP26的表达量在部分时间点显著上调.综合来看,CsTLP20、CsTLP21、CsTLP23的表达量在炭疽菌侵染和高温干旱胁迫下均显著上调,表明它们是TLP家族基因中参与逆境响应的重要成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茶树TLP家族基因的功能验证和抗逆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2023年03期 v.52 309-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3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林业科学

  • 施肥与带宽对采伐带毛竹生长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郑风英;蔡宗明;韩永振;荣俊冬;郑郁善;陈礼光;

    为寻求一种促进采伐带毛竹生长及改善土壤特性的经营模式,设计采伐带宽(A)、稀土用量(B)及复合肥与生物炭肥质量比(C)3个因素3个水平的正交试验[L_9(3~3)],分析了带状采伐后毛竹的出笋量、立竹数、胸径、株高、枝下高、冠幅,以及土壤碳、氮、磷、钾质量分数,含水量及孔隙度的变化.研究表明,促进毛竹生长和改善土壤特性的最优组合均为A_2B_2C_2.其中:A因素是影响毛竹生长和土壤养分含量的首要因素,且A_2水平(8 m带宽)下毛竹生长状态最佳、土壤养分含量最高;C因素是影响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的首要因素,且C_2水平(7∶3)下土壤含水量最高,C_3水平(4∶6)下土壤孔隙度最大.综上可得,促进采伐带毛竹生长及改善土壤特性的最佳经营模式为A_2B_2C_2组合(采伐带宽8 m,稀土用量35 kg·hm~(-2),复合肥与生物炭肥质量比7∶3).

    2023年03期 v.52 317-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经营模式对杉木林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

    王小虎;刘雨晖;韩丰泽;吴鹏飞;马祥庆;

    以福建三明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探究不同经营模式(近自然经营、常规经营、封育经营)对杉木林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分析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与其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下土壤共有的优势细菌类群主要为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其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以近自然经营模式最高,为22.54%;共有的优势真菌类群主要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其中,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以近自然经营模式最高,为68.60%.与常规经营和封育经营模式相比,近自然经营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真菌的Ace指数.表明近自然经营能显著提高杉木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

    2023年03期 v.52 323-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汪星星;廖文海;孟芳芳;蒋政;曹光球;曹世江;

    以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取以目标树为架构的全林经营模式,分析900、1 200、1 500、2 100、2 505株·hm~(-2) 5种林分密度的杉木人工林样地中不同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结果表明:各密度处理下的土壤质量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呈现减少的趋势;土壤容重与土层深度呈现正相关;pH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林分密度的改变对其影响不显著.土壤的全铝和全铁质量分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而增多,全铝质量分数在不同密度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而全钾和全铁质量分数在不同密度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土壤的铵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而减少,但其在不同密度处理之间以及不同土层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土壤的脲酶、酸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而降低,且其在不同密度处理之间的差异较大.可见,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023年03期 v.52 329-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下载次数: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2 ]

动物科学

  • 连翘苷抗番鸭呼肠孤病毒增殖及对炎症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

    许泽锴;郑钰;张凯照;胡会;沈沛津;吴异健;黄小红;

    探讨连翘苷对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增殖及对炎症相关细胞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连翘苷对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的安全质量浓度为0~125.00μg·mL~(-1),并筛选出最佳的给药方式为:先感染病毒再给药连翘苷.采用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_(50))检测MDRV在DF-1细胞中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给药24~48 h时,连翘苷能使MDRV滴度极显著下降(P<0.0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连翘苷对DF-1细胞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基因表达水平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MDRV攻毒组促炎因子基因IFN-β、TNF-α、IL-1β、IL-6和趋化因子基因CCL20、IL8L1、IL8L2、K203、SCYA4在给药24~48 h时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MDRV攻毒组相比,连翘苷处理组促炎因子基因IFN-β、TNF-α、IL-1β、IL-6和趋化因子基因CCL20、IL8L1、IL8L2、K203、SCYA4在给药24~48 h时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连翘苷能抑制MDRV在DF-1细胞中的增殖,并降低细胞炎症因子基因的表达水平,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和抗炎的双活性.

    2023年03期 v.52 337-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鸡毒支原体PstS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定位

    宋春;杨美;岳筠;单春兰;王开功;程振涛;

    通过SOE-PCR技术获得PstS基因全长并克隆到pColdⅠ,将重组表达载体pCold-PstS转化进BL21(DE3)后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PstS,将其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兔抗血清,提取鸡毒支原体总蛋白、膜蛋白和胞浆蛋白,通过Western blot分析PstS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PstS基因长度为1 065 bp,其蛋白在氨基酸9~31之间存在跨膜区,pCold-PstS经诱导表达获得融合蛋白PstS(存在于细胞膜和胞浆中),其约43 ku并具有较好的抗原性. PstS蛋白是鸡毒支原体膜表面的免疫原性蛋白,可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和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依据.

    2023年03期 v.52 34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7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马口鱼源鮰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

    吴斌;

    从发病马口鱼脑组织中分离出致病菌株ObB210709B1,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分离菌株为鮰爱德华氏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此菌株可引起健康马口鱼发病死亡,并表现出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药敏试验发现:该菌对3种β-内酰胺类、5种氨基糖苷类、5种喹诺酮类、2种四环素类、1种氯霉素类、1种多粘菌素类等1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万古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等5种药物耐药.对健康对照组、自然发病组和病原菌回归感染120 h组进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感染鮰爱德华氏菌的马口鱼病理表现为:鳃丝崩解、肝空泡坏死、脾出血且坏死、肾小球出血与肾小管破裂,多组织器官均有细菌团块的聚集,肠道尤为严重.

    2023年03期 v.52 351-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4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牛源无乳链球菌对喹诺酮耐药的基因特征

    孟肖潇;吴建勇;洪都孜·波拉提;李建军;古努尔·吐尔逊;努尔拜合提·努尔旦;杨学云;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3种喹诺酮类药物对110株奶牛隐性乳腺炎无乳链球菌(分离自中国10省区21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PCR检测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并分析其突变位点.结果表明:110株牛源无乳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5.5%、98.2%、94.5%;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对其他2种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且均发生了QRDR基因突变,氨基酸突变位点有GyrA的Ser81Leu、Glu85Lys, ParC的Ser79Phe、Asp83Tyr, ParE的Asp437Asn,其中,耐药菌基因最主要的突变类型是GyrA(Ser81Leu)+ParE(Asp437Asn),该突变类型对喹诺酮类药物呈中高度耐药;ParC的Ser79Phe或Asp83Tyr突变类型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下降,ParC的Ser79Phe突变与GyrA的Ser81Leu或Glu85Lys突变联合时,对喹诺酮类药物高度耐药.本研究结果对兽医临床上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控制及合理使用提供了一些依据.

    2023年03期 v.52 359-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资源与环境

  • 贵州省部分地区马铃薯重金属污染状况与健康风险评价

    张洁;刘克;何雪;李威;

    为研究贵州省部分马铃薯产区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估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风险,采集了4个马铃薯产区(荔波县、赤水县、盘县、威宁县)共89个土壤-马铃薯样品,测定了Cr、Ni、Cu、Zn、As、Cd和Pb 7种重金属含量,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采用目标危害系数法评价马铃薯中重金属所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单因子指数分析表明,荔波县和赤水县均存在轻度Cd污染,盘县Cu、As和Cd分别为轻度污染、轻微污染和中度污染,威宁Cu、Zn和Cd分别为轻微污染、轻微污染和重度污染;内梅罗综合指数分析表明,荔波县和赤水县为轻度污染,盘县为中度污染,威宁县为重度污染.在马铃薯块茎中,荔波县Cr和Ni含量超标,赤水县Cr、Ni、Cd和Pb含量超标,盘县Cr、Ni、Cd和Pb含量超标,威宁县Cr、Ni和Cd含量超标.马铃薯块茎均对7种土壤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富集现象,且均对As、Ni和Cd富集较大,荔波县和赤水县表现为As>Ni>Cd,盘县为As>Cd>Ni,威宁县为Cd>As>Ni.马铃薯块茎中Cr、Ni、Cd和As的单一重金属的目标危害系数(THQ)为均大于1,各产区多种重金属的综合目标危害系数(TTHQ)均大于1且盘县>荔波县>威宁县>赤水县,TTHQ和THQ均为儿童>成人,对成人和儿童可能会存在健康风险,且儿童风险更高.荔波县和赤水县土壤污染较轻,盘县和威宁县土壤污染较重,各研究区的马铃薯块茎中重金属可能会对人体存在健康风险,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与治理.

    2023年03期 v.52 365-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1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短期增温对若尔盖高原木里薹草沼泽生态系统呼吸的影响

    刘宏强;张元姝;言迫;熊银洪;董李勤;张昆;

    为探讨全球气候变暖对高寒沼泽生态系统呼吸的影响,以若尔盖高原木里薹草(Carex muliensis)沼泽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增温室模拟气候变暖(增温效果为1.2℃),研究其生态系统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增温处理后木里薹草株高增长了7.09%(P<0.05),群落密度降低12.29%(P<0.05).增温处理后生长季中后期(7—9月)木里薹草群落生物量降低9.44%(P<0.05);增温处理后木里薹草沼泽生态系统呼吸速率显著降低26.33%(P<0.05),而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变化.研究发现,短期增温后生长季中后期地上生物量减少是生态系统呼吸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2023年03期 v.52 375-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巨菌草地表能量交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刘凤山;白妮妮;林占熺;林冬梅;王子怡;丁凰文;吴宗楠;张雅婷;杨谨宁;王培丹;

    基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研究了巨菌草生长过程入射太阳辐射(R_d)、反射太阳辐射(R_u)、净辐射(R_n)、潜热(LH)、显热(SH)、土壤热通量(G)和波文比(β)等的变化动态;通过耦合系数(Ω)评价地表能量通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一种地表通量异常值插值方法的判断标准,确定β异常值为-2.00~-0.50.结果表明:采用随机森林插值方法可获得质量良好的通量数据.生育期R_d、R_u、R_n、LH、SH、G、β和Ω的平均值分别为185.99 W·m~(-2)、72.56 W·m~(-2)、111.35 W·m~(-2)、82.94 W·m~(-2)、31.26 W·m~(-2)、-2.72 W·m~(-2)、0.38和0.6,R_d是季节尺度上其他参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LH和SH同时受到冠层导度(g_c)和饱和水汽压差(VPD)等因素的影响.晴天R_n、LH和SH较高,阴天R_n、LH和SH较低.晴天和阴天的β由g_c和R_n决定,生育早期具有低g_c和高R_n的特征,晴天的β大于阴天;生育盛期具有高g_c和低R_n的特征,晴天的β低于阴天.

    2023年03期 v.52 383-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6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速率特征及其对外源氮、碳的响应

    陈丽慧;李晗;肖静文;冯晶红;刘瑛;李毅;

    选取湖北省滠水河支流夏家寺河河岸带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理化性质并借助恒温厌氧淹水培养法测定外加不同质量浓度的氮源(0.0、0.5、1.0、2.0、5.0 mg·L~(-1))、碳源(0、20、50、100、200 mg·L~(-1))对不同离岸距离及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夏季还是冬季,近岸区及表层土壤反硝化速率均最高.(2)影响夏季和冬季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速率的主要因子分别为硝酸盐(NO~-_3-N)质量分数和土壤有机碳(SOC)质量分数,NO~-_3-N、SOC质量分数均与反硝化速率呈正相关关系.(3)在同一培养期内,土壤反硝化速率随氮源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升高;0.5与5.0 mg·L~(-1)氮源处理组的土壤反硝化速率净增加幅度较小;土壤反硝化速率在培养12 h时达到最大值,随时间的延长呈一阶指数函数递减(R~2>0.91).(4)随着碳源质量浓度的增加,同期培养的土壤反硝化速率增大;20与200 mg·L~(-1)碳源处理组的土壤反硝化速率净增加幅度较小;土壤反硝化速率在培养24 h时达到峰值,随后减小并逐渐趋于平稳.这说明氮源、碳源是影响河岸带土壤反硝化过程的主要因子.

    2023年03期 v.52 391-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连作年限对辣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莹;刘兰英;何肖云;邱胤辉;任丽花;黄锐敏;傅建炜;

    为了解不同连作年限下辣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特征,选取不同连作年限(1、3、5、10 a)下的辣椒根际土壤,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并探究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较于连作1 a处理,延长连作年限导致真菌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显著下降(P<0.05);同时,连作年限变化对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在物种组成中,属于真菌优势菌门的有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门和梳霉门,其中,子囊菌门是4个连作处理土壤的绝对优势菌群.在不同连作年限处理的土壤中,镰刀菌属、毛壳菌属和Ovatospora是共有的优势真菌属,其中,镰刀菌属的相对丰度在连作5 a时达到最高,10 a后显著下降(P<0.05);同时,枝顶孢霉属、青霉菌属和曲霉菌属等生防菌的相对丰度在长期连作后显著增大,而毛壳菌属、木霉菌属和被孢霉属等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逐渐下降.冗余分析显示,土壤pH及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是影响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本研究中,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下降、有益微生物减少和病原菌积累可能是造成辣椒连作障碍的原因.

    2023年03期 v.52 400-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食品科学

  • 秀珍菇多肽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

    武少兰;张芳艺;罗小芳;李昕霖;吴敏文;郑舒桓;杨成龙;江玉姬;

    以多肽得率为指标,酶解秀珍菇蛋白质制备多肽,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酶解各因素对秀珍菇多肽得率影响程度的大小为:pH>时间>温度>酶浓度;确定的最佳酶解工艺参数为:pH 11、时间1.5 h、温度55℃、碱性蛋白酶浓度6 000 U·g~(-1),制备的多肽得率为70.96%;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2.5 mg·mL~(-1)秀珍菇多肽对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1.57%、99.81%、98.84%;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秀珍菇多肽的分子质量约为5.8 ku;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秀珍菇多肽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3.2%.综上,在最佳酶解工艺下制备的秀珍菇多肽具有分子质量低且抗氧化能力强的特点.

    2023年03期 v.52 408-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6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微波作用下无机盐离子对莲子淀粉结构特性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卢志阳;涂东堃;雷艳平;徐径馨;郑宝东;田玉庭;

    研究了微波作用下不同无机盐离子(Na~+、K~+、Mg~(2+)、Ca~(2+)、Cu~(2+))对莲子淀粉结构特性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盐离子会影响莲子淀粉的介电特性进而导致其在微波作用下的性质产生变化;微波作用下无机盐离子使部分淀粉颗粒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和变形;微波作用下,淀粉晶型由C型转变为A型,Na~+和K~+导致其结晶度增大,Mg~(2+)、Ca~(2+)和Cu~(2+)导致其结晶度下降,短程有序结构和热焓值的变化趋势与结晶度一致;经80℃水浴加热,微波作用下含有无机盐离子的淀粉膨胀度进一步下降.本研究结果可为微波作用下无机盐离子对淀粉理化性质的改善和应用提供依据.

    2023年03期 v.52 415-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材料工程

  • 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对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文爱诗;何素萍;潘浩津;KEHINDE Olonisakin;杨越飞;杨文斌;

    为了提高纤维与基体不饱和聚酯界面的结合强度,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纤维表面进行预处理,探讨了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对混杂纤维(亚麻纤维与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SEM分析表明,改性后的玄武岩纤维、亚麻纤维表面与基体界面之间的结合强度增大.FTIR分析表明,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产生的-C-OH、-C-O、-COOH和-COO-含氧基团提高了纤维与基体之间界面的结合强度.力学测试试验结果表明,PB/F、PB/PF和B/PF的弯曲和冲击性能明显提高,B/PF的弯曲强度比未处理的B/F提高40.5%,PB/PF、B/PF的冲击韧性比B/F提高116%.混杂纤维复合材料表现出较好的弯曲和冲击性能.

    2023年03期 v.52 423-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约

    <正>本刊为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主要刊载作物科学、植物保护、园艺科学、林业科学、生命科学、动物科学、蜂学、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以及与农业、林业有关的材料工程、计算机与信息、机电工程、交通运输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本刊一般只接收省部级及以上基金项目的论文,来稿应具备创新性、理论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和科技秘密,篇幅适当。文稿应在篇首页地脚处提供所获资助的基金项目和第一作者、通信作者的简介。基金项目包括课题来源、名称及基金代号;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别、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电子邮箱。

    2023年03期 v.52 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