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作物科学

  • 植物14-3-3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孙熔谦;晋欢欢;张静;王琴;张莉;

    14-3-3蛋白是一类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磷酸化识别蛋白,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的形式发挥功能。植物14-3-3蛋白不但参与调控植物开花、叶绿体发育和移动、气孔开放、种子发育、细胞伸长和分裂等过程,还参与调控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如干旱、盐碱和温度等胁迫响应。目前,已鉴定与植物14-3-3蛋白互作的蛋白超过300个,说明14-3-3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植物14-3-3蛋白的结构及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2024年02期 v.53 14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细胞分裂素信号调控植物雌配子体发育的研究进展

    马苏卓;苏涵;刘开创;黄幼梅;柴梦楠;秦源;蔡汉阳;

    雌配子体发育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的重要阶段,它的顺利进行是保证植物完成整个生命周期的前提。细胞分裂素是植物自身合成的一类重要激素,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等一系列生命过程。在综述细胞分裂素代谢、信号感知和转导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细胞分裂素信号在植物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旨在从细胞分裂素角度揭示植物雌性生殖发育机理,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及其遗传改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02期 v.53 153-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水稻AP2/ERF转录因子家族及其相应miRNAs在叶片衰老中的表达

    蒋鑫;陈重先;刘梦兰;黄丹丹;李伟;缪颖;张玉;

    【目的】探究水稻AP2/ERF转录因子在叶片衰老中的功能及其受miRNA和组蛋白修饰调控的转录机制。【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对水稻(Oryza sativa)AP2/ERF家族成员及其上游靶向的miRNAs进行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miRNA及其靶基因在水稻叶片衰老过程中的表达谱进行分析。通过RT-qPCR检测该家族成员及miRNAs在水稻叶片衰老过程中的互作关系。【结果】在水稻中共有155个AP2/ERF基因,所有成员启动子都含有光响应元件,大多数基因都具有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和厌氧诱导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到45个miRNAs靶向调控水稻AP2/ERF家族的58个成员。鉴定出一系列在水稻叶片衰老过程中呈显著负相关的miRNA-靶基因对,暗示这些miRNAs可能通过抑制AP2/ERF基因的表达,参与水稻叶片衰老过程的调控。同时,发现4个AP2/ERF基因的表达量及其组蛋白H3K9ac富集水平随水稻叶片的衰老持续上升,说明这些基因表达同时受到H3K9ac修饰调控。【结论】在水稻叶片衰老过程中AP2/ERF基因的转录受其相应靶向的miRNAs和组蛋白H3K9ac修饰的影响。

    2024年02期 v.53 159-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6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植物保护

  • 斯氏珀蝽和青革土蝽的线粒体基因组及系统发育分析

    林兴雨;宋南;

    【目的】分析斯氏珀蝽和青革土蝽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蝽总科的系统发育关系,为更好地理解蝽总科下科级和种级水平的亲缘关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测序分析了斯氏珀蝽和青革土蝽的线粒体全基因组数据,并基于此,以已经公布线粒体基因组数据的蝽总科的113个物种和本研究的2种昆虫为内群,2种红蝽总科昆虫为外群,分别利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斯氏珀蝽和青革土蝽的线粒体基因组均包含37个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和22个转运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控制区;两种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全长分别为15 346、14 632 bp(GenBank序列号:OP919327和OP930890)。两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一致支持蝽科、龟蝽科、盾蝽科、兜蝽科、荔蝽科、土蝽科、同蝽科、异蝽科和Megarididae均为单系群;斯氏珀蝽与珀蝽为姐妹群,青革土蝽与Macroscytus subaeneus为姐妹群。【结论】斯氏珀蝽与珀蝽亲缘关系最近,青革土蝽与Macroscytus subaeneus亲缘关系最近。

    2024年02期 v.53 169-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4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抗虫辣椒BLTY品系对斜纹夜蛾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余宙;贺韶韶;庄浩楠;袁格格;陈功;于欢;

    【目的】BLTY品系辣椒叶片对1~3龄斜纹夜蛾幼虫有较强的胃毒性,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明这种胃毒性与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相关性。【方法】利用Illumination HiSeq技术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取食BLTY品系辣椒叶片、FXBX辣椒叶片(无毒性)及人工饲料后肠道细菌16S rRNA的特异性区域进行测序,应用Usearch和R语言软件分析其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物种丰度及多样性的差异。【结果】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不同处理下斜纹夜蛾3龄幼虫肠道细菌的共有优势菌门。相较于取食无毒性的FXBX辣椒叶片和人工饲料,取食BLTY品系辣椒叶片的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指数显著上升,菌群组成和结构差异显著。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升高;在属水平上,有益菌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相对丰度降低,而致病菌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布鲁氏菌属(Brucella)、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相对丰度显著升高。KEGG代谢差异分析表明,取食BLTY品系辣椒叶片会使肠道细菌外源化合物的生物降解和代谢通路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结论】斜纹夜蛾在取食BLTY品系辣椒叶片后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发生变化,即有益菌的相对丰度下降,而致病菌的相对丰度上升。

    2024年02期 v.53 181-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6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霜霉病菌胁迫下藜麦内参基因的筛选及其稳定性验证

    解宇洁;薛婧;姜晓东;殷辉;赵晓军;冯铸;李新凤;

    【目的】筛选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深入开展藜麦抗霜霉病菌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及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软件分析和评价8个候选内参基因在藜麦霜霉病菌胁迫下的表达稳定性,并通过对CqSGAT基因表达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结果】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软件分析结果均显示,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稳定性较好的内参基因为CqEF-1a、CqMON1和CqRPS18;geNorm软件分析结果显示,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最适候选内参基因为CqEF-1a和CqRPS18;以CqSGAT为目标基因对候选内参基因进行验证,发现CqMON1不适合作为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的内参基因。【结论】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的最适内参基因为CqEF-1a和CqRPS18。

    2024年02期 v.53 191-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5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核桃炭疽病菌中GH互作蛋白找寻及遗传关系分析

    张凯强;韩长志;

    【目的】植物病原真菌中的糖苷水解酶(GH)是参与破坏植物细胞壁的重要酶类,在真菌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核桃炭疽病菌中GH蛋白的互作蛋白及其遗传关系,可为深入研究该病菌中GH家族蛋白的协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前期所获得的胶孢炭疽菌Cg1中20个GH蛋白,通过STRING网络在线分析与其相似性较高的两个炭疽菌种——胶孢炭疽菌Cg-14和果生炭疽菌Nara gc5相关蛋白的互作关系;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这些蛋白进行了分子对接、亚细胞定位及遗传关系分析。【结果】两个炭疽菌菌株GH蛋白的互作情况极为相似。其中:GH5的互作蛋白数量最多,且GH5、GH6、GH7、GH11之间均存在明显互作关系;GH28亚家族中两个蛋白之间互作但不与其他GH亚家族蛋白互作;与单独GH蛋白存在互作关系的其他类蛋白多参与多糖催化、碳水化合物代谢等过程。不同蛋白之间均存在多个相互作用的氨基酸位点;仅GH72亚家族中的3个蛋白定位于质膜,其余蛋白均定位于细胞外;胶孢炭疽菌Cg1、Cg-14以及果生炭疽菌Nara gc5中GH蛋白明显分为四大类。其中:GH43亚家族中的3个蛋白分属于不同分支,亲缘关系较远;GH5中的3个蛋白有两个属于同一分支,另一个单独在一个分支;而GH7、GH11、GH28亚家族内部的蛋白均属于同一分支。【结论】核桃炭疽病菌中GH蛋白的互作关系主要有3种,即不同GH蛋白之间的互作、同一GH亚家族中不同蛋白之间的互作以及单独的GH蛋白。其中,大部分GH蛋白定位于细胞外,且大多数GH亚家族中不同蛋白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仅有小部分亲缘关系较远。

    2024年02期 v.53 199-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酒瓶椰子叶枯病病原菌鉴定

    范绍斌;苏济钰;樊改丽;阮志平;张华峰;胡艳萍;贾悦;梁欣妤;王宗华;胡红莉;

    【目的】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内的酒瓶椰子频发叶枯病,影响了植株的正常生长,降低了酒瓶椰子的观赏价值。为了更好地防控酒瓶椰子叶枯病,对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种类鉴定。【方法】从厦门市园林植物园收集了12份染病的酒瓶椰子叶片样品,通过分离和纯化,得到5个类拟盘多毛孢属真菌菌株。结合其形态特征和基于3个基因(ITS、TUB2和TEF1)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这5个菌株鉴定到种。最后用柯赫氏法则验证所得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这5个菌株被鉴定为Neopestalotiopsis cubana、Pestalotiopsis diploclisiae、P.humicola、P.neolitseae和Pseudopestalotiopsis theae。柯赫氏法则验证结果显示,N.cubana、P.diploclisiae、P.humicola和Ps.theae可以引起酒瓶椰子叶片发病,而P.neolitseae不能侵染酒瓶椰子的叶片。【结论】N.cubana、P.diploclisiae、P.humicola和Ps.theae是引起酒瓶椰子叶枯病的病原菌。这是新拟盘多毛孢属(Neopestalotiopsis)和假拟盘多毛孢属(Pseudopestalotiopsis)真菌在酒瓶椰子上的首次报道。其中,N.cubana为我国首次发现。

    2024年02期 v.53 206-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5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林业科学

  • 5种柏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黄思琦;张麒功;叶泽霖;覃兴化;汪其双;林协全;郑智位;林文锋;邹小兴;

    【目的】通过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5种柏科植物(秃杉、水杉、杉木、福建柏、日本柳杉)的亲缘关系,筛选出与秃杉亲缘相近者作为异种砧木,为秃杉无性繁殖与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NCBI下载并筛选5种柏科植物的蛋白编码序列,使用CUSP、CodonW、SPSS、MAFFT等软件分析密码子偏好性形成模式,并构建聚类树和系统发育树。【结果】5种柏科植物叶绿体密码子的A/T碱基均较多,且第3位以A/T结尾为主;有效密码子数基本高于35,密码子使用偏好性总体较弱;由中性绘图分析、ENC-plot分析、PR2-plot分析可得,密码子偏好性的形成同时受自然选择、碱基突变等多种因素影响,且自然选择是主导因素;通过相对同义密码子分析和最优密码子分析确定AAA、CCA、GCU同时为秃杉、水杉、杉木与福建柏的最优密码子,无以G/C结尾的密码子;秃杉与水杉、杉木、福建柏、日本柳杉共有的最优密码子分别为9、7、11、7个,数量上差异较小;基于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与基于蛋白编码序列构建的进化树结构相似,基于全序列和蛋白编码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均显示秃杉与杉木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结论】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可用于异砧嫁接中砧木选择方法的优化,杉木与秃杉的亲缘关系相近,推荐使用杉木作为秃杉嫁接的异种砧木。

    2024年02期 v.53 214-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2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闽楠bZIP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万露露;王中煊;沈军;曹泽宇;陈世品;苏小青;

    【目的】基于闽楠全基因组数据对bZIP(碱性亮氨酸拉链)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在闽楠根系水分胁迫下的作用,确定关键调控基因。为进一步探究闽楠根系抵御逆境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系统进化、保守基序、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势作用元件以及蛋白互作分析,并通过qRT-PCR验证基因在水分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在闽楠基因组中共鉴定出52个bZIP转录因子,划分为10个亚家族;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PbbZIP可能响应光照、生物与非生物胁迫以及生长发育等生物学过程;转录组数据分析显示,PbbZIP15在干旱/水涝胁迫下的表达量较高,PbbZIP40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量较高;qRT-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数据基本一致。【结论】PbbZIP15和PbbZIP40是调控闽楠根系水分胁迫的2个关键基因。

    2024年02期 v.53 221-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2K]
    [下载次数: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立竹密度对不同发笋期毛竹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

    李震凯;吴君;荣俊冬;陈礼光;李士坤;郑郁善;

    【目的】探究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下毛竹叶片功能性状对立竹密度的响应及在不同发笋期的变化,并筛选出适宜的经营密度。【方法】以漳平市长周期母竹留养经营模式下笋用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 350±100)、(1 950±100)、(2 550±100)、(3 150±100)株·hm~(-2) 4个不同立竹密度处理组,选用传统经营模式下生产效益较优的笋用毛竹林作为对照组,分析立竹密度对不同发笋期毛竹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毛竹林的叶面积指数、叶平均倾角、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在立竹密度为(2 550±100)株·hm~(-2)时达到最高,且不同处理组间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的叶面积指数、叶平均倾角及全氮含量均在发笋前期达到最高,冠层开度和叶绿素含量在发笋盛期达到最高,全磷和全钾含量则在发笋后期达到最高;毛竹叶片各功能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在长周期母竹留养经营模式下,当立竹密度为(2 550±100)株·hm~(-2)时,毛竹林的冠层结构得到显著改善,叶片的空间分布更加合理,且叶片养分及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

    2024年02期 v.53 229-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动物科学

  • 2020—2022年闽粤赣地区PRRSV ORF5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吕紫欣;张鑫杰;薛少华;金艳冬;陈林熙;黄喜荣;罗国清;蒙宁;陈瑶;戴爱玲;

    【目的】了解闽粤赣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分子流行动态,为该疫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对2020—2022年闽粤赣地区1 475份临床猪组织和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对PRRSV阳性样品进行ORF5基因扩增和测序,并对ORF5基因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2020、2021、2022年闽粤赣地区发病猪PRRSV的阳性率分别为24.23%(95/392)、27.69%(162/585)、18.07%(90/498),2020—2022年福建、广东、江西地区PRRSV的阳性率分别为23.20%(272/1 172)、23.96%(52/217)、26.44%(23/87)。挑选来自不同猪场的86份阳性样品进行PCR扩增,成功获得62株PRRSV ORF5基因序列,并下载GenBank已发布的18株2020—2022年闽粤赣地区PRRSV的ORF5基因序列,与127株PRRSV国内外参考株ORF5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树显示,80株闽粤赣PRRSV分离株均属美洲株。其中,40株分布在谱系1(NADC30-like株、NADC34-like株)上,12株分布在谱系3(GM2-like株、QYYZ-like株)上,7株分布在谱系5(VR2332-like株、BJ-4-like株)上,21株分布在谱系8(JXA1-like株、CH-1a-like株)上。对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0株PRRSV ORF5基因编码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1.2%~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8.6%~100%。33株PRRSV ORF5基因编码的GP5蛋白氨基酸序列在中和表位区第39氨基酸残基处存在变异。【结论】2020—2022年闽粤赣地区PRRSV流行株以谱系1为主(50.00%),并存在谱系1、3、5、8的混合流行。

    2024年02期 v.53 235-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改性凹凸棒石对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卵巢抗氧化能力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李璐;刘慧;钟琦;周岩民;简谊龙;庄苏;

    【目的】研究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改性凹凸棒石(MPal)对蛋鸡产蛋高峰前生产性能、卵巢抗氧化能力和繁殖性能的影响,为MPal在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512只92日龄的海兰褐蛋鸡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分别饲喂添加0、250、500、1 000 mg·kg~(-1) MPal的日粮。试验从蛋鸡92日龄开始至168日龄结束,共77 d。【结果】(1)MPal二次提高了144~168日龄蛋鸡的产蛋率(P<0.05);(2)MPal二次增加了168日龄蛋鸡输卵管的长度(P<0.05),线性增加了140日龄蛋鸡白卵泡的数量和168日龄蛋鸡黄样卵泡的数量(P<0.05),二次增加了140日龄蛋鸡小黄卵泡的数量(P<0.05),线性和二次增加了140日龄蛋鸡黄样卵泡、总卵泡的数量和168日龄蛋鸡中黄卵泡的数量(P<0.05);(3)MPal线性提高了140日龄蛋鸡卵巢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168日龄蛋鸡卵巢T-AOC、T-SOD活性(P<0.05),线性增加了140日龄蛋鸡卵巢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P<0.05),二次提高了140日龄蛋鸡卵巢T-AOC和168日龄蛋鸡卵巢T-AOC、GSH-Px活性(P<0.05);(4)MPal线性提高了140日龄蛋鸡血清孕酮水平和168日龄蛋鸡血清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水平(P<0.05),线性和二次提高了140日龄蛋鸡血清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水平和168日龄蛋鸡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P<0.05);(5)MPal线性和二次降低了168日龄蛋鸡卵巢细胞凋亡率(P<0.05);(6)MPal线性上调了140日龄蛋鸡卵巢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孕酮受体(PR)、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水平和168日龄蛋鸡卵巢FSHR、AR的表达水平(P<0.05),线性和二次上调了140日龄蛋鸡卵巢促黄体素受体(LHR)、细胞色素P450家族19亚家族A成员1(CYP19A1)的表达水平和168日龄蛋鸡卵巢ERα、ERβ、LHR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MPal对海兰褐蛋鸡开产后的生产性能、卵巢抗氧化能力和繁殖性能有积极作用;MPal在海兰褐蛋鸡日粮中的推荐添加量为500 mg·kg~(-1)。

    2024年02期 v.53 243-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全基因组重测序解析重庆武隆中华蜜蜂遗传变异及种群分化特征

    任勤;姬聪慧;龙小飞;罗文华;王瑞生;陈恒;高丽娇;曹兰;刘佳霖;

    【目的】解析重庆武隆中华蜜蜂的遗传变异及种群分化特征,为该地区传粉昆虫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重庆武隆中华蜜蜂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并结合我国其他地区57群中华蜜蜂的重测序原始数据进行种群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测序共获得武隆中华蜜蜂有效数据(clean data) 33.53 Gb,发现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共3 886 321个,小片段的插入与缺失(small indel)位点1 392 028个。在武隆中华蜜蜂样品中筛选出具有相同变异位点的非同义SNP突变基因589个,编码区发生small indel的基因214个。这些基因主要富集于赖氨酸降解、轴突导向、细胞外基质受体互作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最终获得16个具有相同SNP和small indel的突变基因,其中包括嗅觉受体基因2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1个。武隆中华蜜蜂与我国其他地理型中华蜜蜂可能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与华中中蜂和北方中蜂(陕西安康)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推测氨基酸代谢、神经系统发育、嗅觉进化、抗逆性能改善以及对温度偏好性的转变与武隆中华蜜蜂适应重庆本地自然环境有关。随意引种可能导致优质中华蜜蜂品种混杂,生产性能和抗逆性能下降。因此,需要保护本土优质中华蜜蜂种质资源。

    2024年02期 v.53 254-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资源与环境

  • 亚热带4种林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

    文翕;党鹏;

    【目的】探究亚热带地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变化特征及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差异,为该地区人工林和次生林的营林管理及土壤养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亚热带典型人工林杉木和马尾松,以及次生林甜槠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功能差异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4种林分的土壤优势真菌门类群为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优势真菌科为红菇科与蜡伞科。土壤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表现为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混交林>甜槠林;群落的β多样性在4种林分中存在显著差异。对于真菌功能群,杉木林与其他3种林分的土壤真菌的优势营养模式具有显著差异。杉木林以腐生营养型为主,其次为共生营养型,病理营养型比例最低;而马尾松林、甜槠林和混交林主要以共生营养型为主,其次是腐生营养型,病理营养型比例最低。在以共生营养型为主的林分中,马尾松林的真菌共生营养型相比阔叶林和混交林减少,而病理营养型增加。土壤pH、速效钾(AK)及铵态氮(NH~+_4)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因素。【结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差异明显,并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

    2024年02期 v.53 26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1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银叶树对Pb、Cd、Cu污染模拟湿地的适应性和修复潜力

    陆洁;彭远航;朱洁怡;龙凤玲;阮可瑾;郑峰霖;刘颂颂;曾曙才;

    【目的】探究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对重金属污染湿地环境的修复潜力。【方法】以银叶树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模拟湿地环境,以不添加重金属为对照(CK),探究T_1(50 mg·L~(-1)Pb+5 mg·L~(-1)Cd+100 mg·L~(-1)Cu)、T_2(100 mg·L~(-1)Pb+10 mg·L~(-1)Cd+200 mg·L~(-1)Cu)、T_3(200 mg·L~(-1)Pb+20 mg·L~(-1)Cd+400 mg·L~(-1)Cu)3个复合污染水平(处理)对银叶树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及Pb、Cd、Cu累积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T_1对银叶树根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而T_2、T_3显著抑制根部生物量生长,3个处理银叶树的株高、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与CK无显著差异;T_1处理银叶树的耐性系数为103.96%,T_2、T_3处理分别降至95.18%、80.80%;3个处理银叶树的N、P、K吸收量无显著变化。随着重金属含量的提高,银叶树对Pb、Cd、Cu的吸收量均不断增加,且大部分储存在根部;3个处理银叶树对Pb、Cu的转运系数较对照均显著下降,对Cd的转运系数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熵权TOPSIS模型评价结果表明,T_3处理银叶树的修复潜力最好,T_2、T_1次之。【结论】银叶树对复合重金属污染湿地的适应性较高,但高浓度重金属显著抑制根系生长;在ρ(Pb)≤50 mg·L~(-1)、ρ(Cd)≤5 mg·L~(-1)、ρ(Cu)≤100 mg·L~(-1)的重金属污染湿地中,银叶树生长不受影响。

    2024年02期 v.53 276-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计算机与信息

  • 基于改进YOLOv5_OBB的中华绒螯蟹旋转目标检测

    袁红春;白宝来;陶磊;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_OBB的旋转目标检测方法,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定位中华绒螯蟹。【方法】首先,在YOLOv5_OBB的主干网络中引入高效通道注意模块;其次,采用BiFPN网络结构进行特征融合模块设计,实现高效的双向跨尺度连接和加权特征融合;最后,采用变焦损失(varifocal loss)解决正负样本不均衡问题。【结果】改进后YOLOv5_OBB模型的P(precision)、R(recall)和mAP(mean average precision)分别达到95.4%、95.2%和90.1%,比原模型分别提高了1.0%、1.9%和1.3%。【结论】该模型能够实时、准确地检测和定位中华绒螯蟹,实现自动化养殖。

    2024年02期 v.53 284-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约

    <正>本刊为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主要刊载作物科学、植物保护、园艺科学、林业科学、生命科学、动物科学、蜂学、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以及与农业、林业有关的材料工程、计算机与信息、机电工程、交通运输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

    2024年02期 v.53 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