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思雨;李青慧;任青措;沈才睿;冶贵生;马玉花;
【目的】从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盐生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耐盐促生微生物,分析其促生特性,为筛选适用于盐碱环境的高效解磷促生菌提供优质菌种。【方法】利用含100 g·L~(-1) NaCl的LB固体培养基筛选生长良好的菌株,经平板划线法纯化。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序列比对进行鉴定,并测定其解有机磷和无机磷能力;采用菌液浸种法,将油菜种子在盐胁迫条件下培养,评估菌株对种子发芽率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共获得6株耐盐解磷菌:1株肇东氏弗里兰德菌(Vreelandella zhaodongensis) P1,1株耐盐刘志恒菌(Zhihengliuella halotolerans) P2,2株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P3、P5,2株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P4、P6。培养5 d后,6株菌溶解有机磷的直径为6.70~14.81 mm,溶解无机磷的直径为5.95~11.96 mm,解有机磷量2.81~3.61μg·mL~(-1),解无机磷量为4.05~12.04μg·mL~(-1),其中P3表现最佳,显著高于其他菌株。促生试验表明,6株菌均能提高油菜发芽率,其中P3处理组在无胁迫和盐胁迫条件下发芽率分别为90.67%和74.67%,较对照CK1(无菌水浸泡20 h后喷淋无菌水)和CK2(无菌水浸泡20 h后喷淋含100 g·L~(-1) NaCl的无菌水)分别提高29.34%和30.00%。在植株生长方面,P3和P5表现突出:P3处理组鲜质量达28.48 g,较CK提高120.85%;P5处理组在株高(104.21 mm,增加42.42%)和根长(64.89 mm,增加80.67%)方面效果最佳。【结论】柴达木盆地分离获得的6株耐盐解磷菌均具显著促生作用,可在盐胁迫下提高油菜发芽率并促进植株生长,显示出改良旱区盐渍化土壤的应用潜力,其中P3和P5效果最为优异。
2025年05期 v.54 647-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10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董迅;王思凡;袁宗胜;刘芳;
【目的】以闽江河口湿地红树植物的内生细菌为材料,从中筛选具有高效降解聚乙烯(PE)塑料能力的细菌菌株,为塑料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和环保型塑料处理体系研发提供微生物资源与理论支撑。【方法】采用选择培养技术分离、筛选闽江河口湿地红树植物中具有降解PE塑料的内生细菌。将筛选的降解细菌接种到PE膜片上,综合判断其对PE的降解能力:计算PE膜片质量损失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PE膜片表面变化;通过测量水接触角判断PE膜片疏水性变化;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PE膜片表面官能团变化。【结果】分离、筛选得到5株可明显降解PE塑料的内生细菌,分别是阿氏芽孢杆菌YZS-D08、暹罗芽孢杆菌YZS-M04、沙福芽孢杆菌YZS-C03、死谷芽孢杆菌YZS-C10、人参新芽孢杆菌BQB-A20。5株PE降解细菌均能在30 d内使PE膜片质量损失5%以上,其中在YZS-C03作用下,PE膜片质量损失率(7.30%)最高;经5株降解细菌处理后,PE膜片表面存在明显的降解痕迹和微生物侵蚀孔洞,水接触角减小了17.83°~29.10°,红外光谱图出现了羰基吸收峰。【结论】分离、筛选出5株具有高效降解PE塑料能力的红树植物内生细菌,扩大了PE塑料降解细菌的选择范围。
2025年05期 v.54 658-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黎梅婷;宋娅丽;马孝益;范明思;李碧玉;史栗榕;李傲;
【目的】研究等高反坡阶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及其作用机制,为喀斯特地貌山区坡耕地面源污染控制和水土流失阻控的生态化治理提供依据。【方法】以赤水河流域喀斯特地貌山地为研究区,选取3种典型坡耕地(玉米地、玉米间作白菜地、猕猴桃地),并对3种原状坡耕地布设等高反坡阶,在2023年5—10月雨季进行监测,探究布设等高反坡阶对径流量,氮、磷流失的影响以及对面源污染负荷的控制效果。【结果】(1)布设等高反坡阶后,猕猴桃地、玉米间作白菜地、玉米地的径流量较原状坡耕地分别下降了28.09%、59.41%、20.77%。(2)相较于原状坡耕地,等高反坡阶地的氮、磷浓度下降了37.69%~44.41%,其中,总氮浓度下降了7.28%~12.31%,铵态氮浓度下降了34.85%~64.62%,硝态氮浓度下降了27.06%~44.23%,总磷浓度下降了39.38%~55.26%,磷酸根浓度下降了41.71%~58.33%。(3)布设等高反坡阶后,玉米间作白菜地面源污染负荷的控制率最高,达66.35%。(4)等高反坡阶措施对磷素流失的控制率(46.17%)高于氮素(32.04%),对氮素污染负荷的控制率(41.47%)高于磷素(34.36%)。【结论】布设等高反坡阶显著降低了径流量及面源污染物浓度,可作为喀斯特地貌山区坡耕地防治水土流失、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
2025年05期 v.54 66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付高冉;郭建斌;刘璇;林雪雯;韩炎穆;晁阳;于澎涛;
【目的】研究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截留模型,提高不同场景下林冠截留量的预测能力及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评估效果。【方法】观测样地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降雨再分配特征、叶面积指数和气象因子,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林冠截留量。通过人工控制试验模拟华北落叶松叶片湿冠蒸发过程,建立湿冠蒸发模型,并将其耦合至原始模型中构建新的林冠截留模型。【结果】观测期内,林内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林冠截留量分别为500.01、1.98、123.25 mm,依次占降雨量的80.0%、0.3%和19.7%;林内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均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降雨量达4.57 mm时产生树干茎流。林冠截留量和截留率分别随降雨量增加呈饱和增长的指数函数和对数递减趋势,林冠截留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先快速增长后趋于平缓。控制试验表明:叶片湿冠蒸发量随太阳辐射、饱和水汽压差、风速的增加而增加,随蒸发时间的延长先减少后趋于稳定;原始截留模型在模拟冠层干燥、有降雨间隙降雨事件和冠层干燥、无降雨间隙降雨事件时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42 mm和1.65 mm,改进模型的RMSE分别为0.98 mm和0.92 mm。在模拟两类降雨时,RMSE分别降低了0.44 mm和0.73 mm,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R~2从0.75提高到0.82。【结论】改进模型的预测精度和预测量与实测值的相关性均明显高于原始模型,充分考虑冠层干燥程度和降雨间隔叶片湿冠蒸发损失量的改进模型可更精准地预测华北落叶松的林冠截留量。
2025年05期 v.54 67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李晓东;苏连波;王克勤;宋娅丽;尚旭冉;胡淳;
【目的】探究氮(N)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碳(SOC)及组分的影响机制,为深入了解N沉降下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滇中亚热带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和华山松(P.armandii)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0 g·m~(-2)·a~(-1))、低氮(LN,10 g·m~(-2)·a~(-1))、中氮(MN,20 g·m~(-2)·a~(-1))和高氮(HN,25 g·m~(-2)·a~(-1))4个N沉降水平,研究了SOC及组分[颗粒有机碳(POC)、易氧化有机碳(EOC)、轻组分有机碳(LFO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季节动态差异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相较于CK,HN显著降低了华山松林土壤pH值(P<0.05),而对云南松林影响不显著(P>0.05);HN显著提高了两种林分土壤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硝态氮(NO~-_3-N)、氨态氮(NH~+_4-N)含量和孔隙度(P<0.05),而对土壤容重无影响。相较于CK,MN和HN均提高了两种林分的SOC、POC、EOC、LFOC和WSOC含量;两种林分的SOC及组分月动态变化趋势呈单峰或双峰型;N沉降下SOC及组分(除EOC外)含量均表现为云南松林>华山松林。相关性和网络拓扑分析表明,SOC与其组分相关性较强;土壤pH值、TN和NH~+_4-N均是两种林分SOC及组分的主要敏感因子。【结论】N沉降后,两种林分SOC及组分含量总体上升,且存在较大的固碳空间,不同林分环境影响因子的差异性是引起碳库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2025年05期 v.54 689-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2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何家博;张韦炜;陈志;王世永;林兴达;胡丰晓;
【目的】比较4种福建乡土红树植物对近海污染滩涂的生态修复效果,为福建省近海滩涂生态修复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比较不同树种对滩涂沉积物中氨氮(NH~+_4-N)、亚硝酸盐(NO~-_2-N)、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和硫化物等理化指标的改善效果以及对典型污染物苯并芘(BaP)和镉(Cd)的去除效果。【结果】种植秋茄(Kandelia candel)对沉积物中NO~-_2-N和TP的去除率最高,对沉积物中NH~+_4-N、TN、Cd和BaP的去除效果与种植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秋茄对滩涂沉积物的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且其环境适应性较强,是红树林高纬度地区海洋滩涂生态修复的适宜树种。
2025年05期 v.54 703-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