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作物科学

  • 剑麻纤维素合成酶(CesA/Csl)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表达分析

    柯智;张燕梅;谌惠邦;周文钊;杨子平;

    【目的】系统鉴定剑麻(Agave hybrid NO.11648) CesA/Csl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征及组织表达模式,为揭示该基因家族在剑麻纤维发育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源比对与结构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剑麻CesA/Csl基因家族成员,系统分析其理化性质、进化关系、基因和蛋白结构、保守结构域、染色体分布、共线性关系、顺式作用元件及组织表达模式。【结果】共鉴定出51个CesA/Csl成员,分为CesA和Csl两大类共5个亚族,蛋白主要定位于质膜。CesA亚族同时含有锌指(zinc finger)结构域和纤维素合成催化域(D…DxD/D…QxxRW),而Csl亚族仅保留催化域。该基因家族成员在17条染色体(含5条contig)上不均匀分布,检测到11对物种内重复基因。比较基因组分析显示,剑麻与拟南芥和水稻分别存在9对和25对同源基因。启动子分析揭示CesA/Csl基因家族启动子中富含多种激素及非生物胁迫响应的顺式作用元件。表达谱分析显示CesA/Csl基因家族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表达,CesA-A2和CslG成员在叶片中表达水平较高。【结论】CesA-A2和CslG成员可能负责叶部纤维和半纤维的合成。

    2025年05期 v.54 577-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控水灌溉对烟草生长及其根系微生物的影响

    雷祖梁;杨金勇;袁伟;

    【目的】探索控水灌溉对烟草及其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为研究烟草水分高效利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建主栽烟草品种‘翠碧一号’为材料,开展室内盆栽试验,设置两种灌溉处理:正常灌溉(每2 d浇水1次,土壤含水量恢复至33%)与控水灌溉(每4 d浇水1次,恢复至33%)。在烟草生育中后期,采用叶绿素仪SPAD-502测定叶绿素相对含量等生理指标,同时采集根际土壤样品,提取总DNA并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灌溉条件下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1)与正常灌溉相比,控水灌溉下烟草的地上部、地下部干质量和根鞘土干质量无显著差异,水分利用率相比正常灌溉提高了55.1%。(2)相对于正常灌溉,控水灌溉下烟草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增加,且光合速率上升了54.2%,而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无显著变化。(3)微生物16S扩增子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烟草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优势菌群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主坐标分析表明,控水灌溉能够改变烟草根际细菌群落组成;进一步通过线性判别分析发现根瘤菌和类诺卡氏菌对控水灌溉条件下烟草水分利用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结论】控水灌溉能提升烟草水分利用率且保持产量稳定,这与根鞘土富集根瘤菌和类诺卡氏菌密切相关。

    2025年05期 v.54 58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6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植物保护

  • 拟松材线虫类毒液过敏原蛋白基因Bm-vap-1的克隆与分析

    李莉;余婧;王仁刚;杨春元;林世锋;朱秀;叶子;李国红;陈越男;吴沙沙;

    【目的】克隆拟松材线虫类毒液过敏原蛋白(VAP)基因Bm-vap-1,并进行表达特性分析,为深入研究Bm-vap-1基因在拟松材线虫与寄主互作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拟松材线虫体前端特异cDNA文库构建和测序获得的VAP基因片段为基础,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得到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将其命名为Bm-vap-1。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Bm-VAP-1蛋白的理化性质、信号肽和跨膜区,并通过生物数据库对其同源性和保守结构域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拟松材线虫不同虫态中的表达水平,并利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转录组表达定位。【结果】Bm-vap-1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长度为621 bp,编码206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GU451046。编码蛋白质的分子质量为22.49 ku,理论等电点为4.61,与松材线虫、豆伞滑刃线虫和冲绳伞滑刃线虫VAP同源蛋白的序列一致性较高,含有1个典型且保守的CAP结构域,存在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域,属于分泌型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m-vap-1基因在拟松材线虫各个虫态中均有表达,但在成虫中的表达量较高。原位杂交结果表明,Bm-vap-1基因在拟松材线虫的食道腺特异表达。【结论】成功克隆了拟松材线虫Bm-vap-1基因,初步推测其编码蛋白在线虫食道腺合成,且在线虫寄生过程中分泌到体外发挥作用。

    2025年05期 v.54 599-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具重要进化意义的甲虫角突的三维形态比较

    黄子函;张同博;佟一杰;路园园;胡永刚;白明;

    【目的】角突是甲虫体上十分重要的结构,其对性选择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角突的起源、形态和功能等一直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利用三维重建方法获取不同种甲虫角突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信息,可以从更高维度探究甲虫角突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皱角武粪金龟、裂眼金龟、萨粪蜣螂、橡胶木犀金龟4种甲虫的3类角突(头角、前胸中角、前胸侧角)为研究对象,使用Amira和Geomagic studio软件,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展示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并对相关形态参数进行测量,得出角突表皮层占比,根据相关数据绘制散点图,最终拟合得到角突表皮层占比曲线。【结果】橡胶木犀金龟头角端部表皮层长度占头角长的8.7%,其余3种甲虫都占20%以上。橡胶木犀金龟头角的空腔区域体积占头角体积的91%。拟合曲线表明,头角和胸角的表皮层占比存在一定差异。4种甲虫头角和胸角均为中空结构,且萨粪蜣螂胸角内部存在肌肉。【结论】4种甲虫角突为中空结构。其中,橡胶木犀金龟头角特点最典型,萨粪蜣螂和皱角武粪金龟的角突较粗壮,可能与其挖掘、滚粪球和打斗的行为及生殖策略有关。

    2025年05期 v.54 609-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3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林业科学

  • 海滨木槿AP2/ERF基因家族鉴定及盐胁迫响应模式

    邓薪瑜;倪龙杰;向鹏;王芝权;於朝广;顾春笋;

    【目的】鉴定海滨木槿AP2/ERF基因家族成员并分析其盐胁迫响应模式,为木槿属植物的耐盐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海滨木槿AP2/ERF基因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分析,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和qRT-PCR技术验证HhERF对盐胁迫的响应情况。【结果】(1)在海滨木槿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34个AP2/ERF家族基因成员,命名为HhERF1~HhERF134。(2)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其蛋白等电点为4.68~10.15,分子质量为1.569~78.511 ku;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蛋白都位于细胞核。(3)基因结构分析显示,在系统发育树中同一分支上的HhERF基因具有较高的结构相似性。(4)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HhERF基因家族成员广泛参与了光响应、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及非生物逆境胁迫响应。(5)转录组数据和qRT-PCR结果显示,大多数HhERF基因在盐胁迫处理后的特定时间点相对表达量上调,尤其在处理24 h后;其中,HhERF5、HhERF9和HhERF27基因在根部表现出显著的上调。【结论】海滨木槿AP2/ERF基因家族在盐胁迫响应中表现出复杂的时空表达模式,可能通过调控多个生物学过程,如激素信号传导和逆境应答,参与植物的盐胁迫响应。

    2025年05期 v.54 618-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2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动物科学

  • 猴头菇多糖对大黄鱼原代头肾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安慧敏;王馨怡;王永阳;黄小红;张伟妮;

    【目的】探究猴头菇多糖(HEP)对大黄鱼原代头肾巨噬细胞(PKM)的免疫调节作用,为HEP在鱼类养殖过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大黄鱼PKM。用50、100、200、400、800μg·mL~(-1) HEP处理PKM 24 h,采用CCK-8法测定HEP对PKM活性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HEP对PKM吞噬活性及活性氧(ROS)和一氧化氮(NO)生成量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200μg·mL~(-1) HEP对PKM 3种促炎细胞因子基因(IL-1β、IL-6、IL-8)表达量的影响。【结果】100、200、400、800μg·mL~(-1) HEP均能显著增强PKM活性;100、200、400、800μg·mL~(-1) HEP均能显著增强PKM的吞噬能力;50、100、200、400、800μg·mL~(-1) HEP均可极显著抑制PKM ROS和NO的生成;200μg·mL~(-1) HEP能显著上调PKM IL-1β、IL-6、IL-8的表达量,而HEP预处理能抑制灭活变形假单胞菌诱导的IL-1β、IL-6、IL-8的上调表达。【结论】HEP对大黄鱼PKM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2025年05期 v.54 630-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蜜蜂球囊菌几丁质酶3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

    王梦怡;吴陶;范小雪;胡艳雯;王炜;郑一荻;邱剑丰;张荣华;严提珍;陈大福;郭睿;

    【目的】丰富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几丁质酶3(AaCHIT3)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特征信息,为AaCHIT3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Expasy网站的ProtParam和ProtScale软件分别预测AaCHIT3蛋白的理化性质和亲水性,采用MEME软件鉴定保守基序和结构域,通过Mega 11.0软件对蜜蜂球囊菌及其他真菌的CHIT3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使用RT-qPCR检测蜜蜂球囊菌侵染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幼虫过程中AaCHIT3的表达模式。【结果】AaCHIT3由37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约为43.03 ku,理论等电点为5.05,分子式为C_(1953)H_(2986)N_(514)O_(559)S_(13),平均亲水系数为-0.39。AaCHIT3中,α-螺旋含102个氨基酸,延长链由53个氨基酸组成,无规则卷曲结构由217个氨基酸构成。AaCHIT3的三级结构与模板A0A168BB95.1.A的序列一致性达100%。AaCHIT3包含2个结构域(GH18和CCDC50),而疏棉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石膏样奈尼兹皮真菌(Nannizzia gypsea)等其他9种真菌的CHIT3仅含有1个相同结构域(GH18-CTS3)。AaCHIT3含有7个保守基序,疏棉状嗜热丝孢菌、奥菲迪菌(Ophidiomyces ophidiicola)、石膏样奈尼兹皮真菌、副球孢子菌(Paracoccidioides lutzii)和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的CHIT3均包含9个相同保守基序,曲霉菌(Aspergillus hiratsukae)、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灰青霉(Penicillium canescens)和紫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包含10个相同保守基序。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蜜蜂球囊菌和印度块菌的CHIT3在进化树上各自单独为一支。与蜜蜂球囊菌接种后1 d(1 dpi)相比,AaCHIT3的表达水平在2 dpi显著上调,3 dpi时则下调。【结论】AaCHIT3是一种潜在的亲水性蛋白;蜜蜂球囊菌与上述其他真菌的CHIT3在保守性和同源性方面均较低。在蜜蜂球囊菌侵染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过程中,AaCHIT3的表达呈现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提示AaCHIT3可能在蜜蜂球囊菌的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年05期 v.54 640-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资源与环境

  • 柴达木盆地盐生植物根际解磷菌的分离、鉴定及盐胁迫下的促生特性

    郭思雨;李青慧;任青措;沈才睿;冶贵生;马玉花;

    【目的】从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盐生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耐盐促生微生物,分析其促生特性,为筛选适用于盐碱环境的高效解磷促生菌提供优质菌种。【方法】利用含100 g·L~(-1) NaCl的LB固体培养基筛选生长良好的菌株,经平板划线法纯化。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序列比对进行鉴定,并测定其解有机磷和无机磷能力;采用菌液浸种法,将油菜种子在盐胁迫条件下培养,评估菌株对种子发芽率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共获得6株耐盐解磷菌:1株肇东氏弗里兰德菌(Vreelandella zhaodongensis) P1,1株耐盐刘志恒菌(Zhihengliuella halotolerans) P2,2株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P3、P5,2株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P4、P6。培养5 d后,6株菌溶解有机磷的直径为6.70~14.81 mm,溶解无机磷的直径为5.95~11.96 mm,解有机磷量2.81~3.61μg·mL~(-1),解无机磷量为4.05~12.04μg·mL~(-1),其中P3表现最佳,显著高于其他菌株。促生试验表明,6株菌均能提高油菜发芽率,其中P3处理组在无胁迫和盐胁迫条件下发芽率分别为90.67%和74.67%,较对照CK1(无菌水浸泡20 h后喷淋无菌水)和CK2(无菌水浸泡20 h后喷淋含100 g·L~(-1) NaCl的无菌水)分别提高29.34%和30.00%。在植株生长方面,P3和P5表现突出:P3处理组鲜质量达28.48 g,较CK提高120.85%;P5处理组在株高(104.21 mm,增加42.42%)和根长(64.89 mm,增加80.67%)方面效果最佳。【结论】柴达木盆地分离获得的6株耐盐解磷菌均具显著促生作用,可在盐胁迫下提高油菜发芽率并促进植株生长,显示出改良旱区盐渍化土壤的应用潜力,其中P3和P5效果最为优异。

    2025年05期 v.54 647-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10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聚乙烯高效降解细菌的筛选和降解特性

    董迅;王思凡;袁宗胜;刘芳;

    【目的】以闽江河口湿地红树植物的内生细菌为材料,从中筛选具有高效降解聚乙烯(PE)塑料能力的细菌菌株,为塑料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和环保型塑料处理体系研发提供微生物资源与理论支撑。【方法】采用选择培养技术分离、筛选闽江河口湿地红树植物中具有降解PE塑料的内生细菌。将筛选的降解细菌接种到PE膜片上,综合判断其对PE的降解能力:计算PE膜片质量损失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PE膜片表面变化;通过测量水接触角判断PE膜片疏水性变化;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PE膜片表面官能团变化。【结果】分离、筛选得到5株可明显降解PE塑料的内生细菌,分别是阿氏芽孢杆菌YZS-D08、暹罗芽孢杆菌YZS-M04、沙福芽孢杆菌YZS-C03、死谷芽孢杆菌YZS-C10、人参新芽孢杆菌BQB-A20。5株PE降解细菌均能在30 d内使PE膜片质量损失5%以上,其中在YZS-C03作用下,PE膜片质量损失率(7.30%)最高;经5株降解细菌处理后,PE膜片表面存在明显的降解痕迹和微生物侵蚀孔洞,水接触角减小了17.83°~29.10°,红外光谱图出现了羰基吸收峰。【结论】分离、筛选出5株具有高效降解PE塑料能力的红树植物内生细菌,扩大了PE塑料降解细菌的选择范围。

    2025年05期 v.54 658-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等高反坡阶措施对喀斯特地貌山区坡耕地氮、磷污染负荷的控制效应

    黎梅婷;宋娅丽;马孝益;范明思;李碧玉;史栗榕;李傲;

    【目的】研究等高反坡阶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及其作用机制,为喀斯特地貌山区坡耕地面源污染控制和水土流失阻控的生态化治理提供依据。【方法】以赤水河流域喀斯特地貌山地为研究区,选取3种典型坡耕地(玉米地、玉米间作白菜地、猕猴桃地),并对3种原状坡耕地布设等高反坡阶,在2023年5—10月雨季进行监测,探究布设等高反坡阶对径流量,氮、磷流失的影响以及对面源污染负荷的控制效果。【结果】(1)布设等高反坡阶后,猕猴桃地、玉米间作白菜地、玉米地的径流量较原状坡耕地分别下降了28.09%、59.41%、20.77%。(2)相较于原状坡耕地,等高反坡阶地的氮、磷浓度下降了37.69%~44.41%,其中,总氮浓度下降了7.28%~12.31%,铵态氮浓度下降了34.85%~64.62%,硝态氮浓度下降了27.06%~44.23%,总磷浓度下降了39.38%~55.26%,磷酸根浓度下降了41.71%~58.33%。(3)布设等高反坡阶后,玉米间作白菜地面源污染负荷的控制率最高,达66.35%。(4)等高反坡阶措施对磷素流失的控制率(46.17%)高于氮素(32.04%),对氮素污染负荷的控制率(41.47%)高于磷素(34.36%)。【结论】布设等高反坡阶显著降低了径流量及面源污染物浓度,可作为喀斯特地貌山区坡耕地防治水土流失、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

    2025年05期 v.54 66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六盘山华北落叶松林降雨再分配特征及其模拟

    付高冉;郭建斌;刘璇;林雪雯;韩炎穆;晁阳;于澎涛;

    【目的】研究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截留模型,提高不同场景下林冠截留量的预测能力及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评估效果。【方法】观测样地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降雨再分配特征、叶面积指数和气象因子,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林冠截留量。通过人工控制试验模拟华北落叶松叶片湿冠蒸发过程,建立湿冠蒸发模型,并将其耦合至原始模型中构建新的林冠截留模型。【结果】观测期内,林内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林冠截留量分别为500.01、1.98、123.25 mm,依次占降雨量的80.0%、0.3%和19.7%;林内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均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降雨量达4.57 mm时产生树干茎流。林冠截留量和截留率分别随降雨量增加呈饱和增长的指数函数和对数递减趋势,林冠截留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先快速增长后趋于平缓。控制试验表明:叶片湿冠蒸发量随太阳辐射、饱和水汽压差、风速的增加而增加,随蒸发时间的延长先减少后趋于稳定;原始截留模型在模拟冠层干燥、有降雨间隙降雨事件和冠层干燥、无降雨间隙降雨事件时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42 mm和1.65 mm,改进模型的RMSE分别为0.98 mm和0.92 mm。在模拟两类降雨时,RMSE分别降低了0.44 mm和0.73 mm,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R~2从0.75提高到0.82。【结论】改进模型的预测精度和预测量与实测值的相关性均明显高于原始模型,充分考虑冠层干燥程度和降雨间隔叶片湿冠蒸发损失量的改进模型可更精准地预测华北落叶松的林冠截留量。

    2025年05期 v.54 67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滇中亚高山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及组分对N沉降的响应

    李晓东;苏连波;王克勤;宋娅丽;尚旭冉;胡淳;

    【目的】探究氮(N)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碳(SOC)及组分的影响机制,为深入了解N沉降下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滇中亚热带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和华山松(P.armandii)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0 g·m~(-2)·a~(-1))、低氮(LN,10 g·m~(-2)·a~(-1))、中氮(MN,20 g·m~(-2)·a~(-1))和高氮(HN,25 g·m~(-2)·a~(-1))4个N沉降水平,研究了SOC及组分[颗粒有机碳(POC)、易氧化有机碳(EOC)、轻组分有机碳(LFO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季节动态差异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相较于CK,HN显著降低了华山松林土壤pH值(P<0.05),而对云南松林影响不显著(P>0.05);HN显著提高了两种林分土壤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硝态氮(NO~-_3-N)、氨态氮(NH~+_4-N)含量和孔隙度(P<0.05),而对土壤容重无影响。相较于CK,MN和HN均提高了两种林分的SOC、POC、EOC、LFOC和WSOC含量;两种林分的SOC及组分月动态变化趋势呈单峰或双峰型;N沉降下SOC及组分(除EOC外)含量均表现为云南松林>华山松林。相关性和网络拓扑分析表明,SOC与其组分相关性较强;土壤pH值、TN和NH~+_4-N均是两种林分SOC及组分的主要敏感因子。【结论】N沉降后,两种林分SOC及组分含量总体上升,且存在较大的固碳空间,不同林分环境影响因子的差异性是引起碳库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2025年05期 v.54 689-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2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4种福建乡土红树植物对近海滩涂污染修复效果的比较

    何家博;张韦炜;陈志;王世永;林兴达;胡丰晓;

    【目的】比较4种福建乡土红树植物对近海污染滩涂的生态修复效果,为福建省近海滩涂生态修复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比较不同树种对滩涂沉积物中氨氮(NH~+_4-N)、亚硝酸盐(NO~-_2-N)、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和硫化物等理化指标的改善效果以及对典型污染物苯并芘(BaP)和镉(Cd)的去除效果。【结果】种植秋茄(Kandelia candel)对沉积物中NO~-_2-N和TP的去除率最高,对沉积物中NH~+_4-N、TN、Cd和BaP的去除效果与种植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秋茄对滩涂沉积物的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且其环境适应性较强,是红树林高纬度地区海洋滩涂生态修复的适宜树种。

    2025年05期 v.54 703-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材料工程

  • 纤维素/芳纶纳米纤维复合泡沫隔热材料常压干燥制备及其性能

    何国强;王钧;麦学妍;陈熠;林旭;张雪霞;

    【目的】解决当前纤维素纳米纤维(CNF)泡沫在隔热应用中的易燃性、力学性能不足和干燥工艺成本高等问题。【方法】以芳纶纳米纤维(ANF)作为增强相,将其与CNF结合,通过单向冷冻、离子交联和常压干燥的方法,构建各向异性、轻质且高强的CNF/ANF复合泡沫隔热材料。考察4种不同价态的金属阳离子(Na~+、K~+、Ca~(2+)和Fe~(3+))在交联过程中对复合泡沫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Ca~(2+)交联制备的复合泡沫的综合性能最优,展现了良好的力学性能与隔热性能,其密度为32.29 mg·cm~(-3),80%压缩应变下的压缩强度高达253.96 kPa,并且径向热导率仅为35.8 mW·m~(-1)·K~(-1)。【结论】通过单向冷冻协同离子交联增强了纤维素泡沫骨架强度,并有效提升了其隔热性能。

    2025年05期 v.54 712-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 ]

简讯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校庆专刊”征稿启事

    <正>2026年10月,福建农林大学将迎来建校90周年华诞。为献礼校庆,并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拟于2026年9月出版1期校庆专刊。征稿事宜具体如下。一、征稿对象全校师生、广大校友、曾经在学校工作过的专家学者,以及合作学者(需至少1名本校作者)。二、征稿时间2025年4月—2026年4月。三、征稿要求1.内容要求1)校庆专刊主要刊载学校重点学科“植物保护”和“林业科学”,以及反映当前科技热点的“智慧农林”方面的文章,届时将根据来稿情况灵活调整栏目。

    2025年05期 v.54 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下载本期数据